编者按
2021年11月24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为深入推进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任务落实,部、市、区三级联动,加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或优化流程。

2022年9月23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市金融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科协等10部门发布《北京市关于落实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京科转发〔2022〕226号)。
该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发挥科技成果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高质量成果产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而制定。

北京市关于落实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

分类 | 任务 编号 | 任务内容 | 责任单位 |
一、科学确定科技成果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 1 | 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时,将科技成果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三类,覆盖本市高精尖产业领域科技成果。建设完善北京市科技成果项目库,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制定科技成果推广清单,推动财政性资金支持形成的非涉密科技成果信息按规定公开。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教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科协 |
二、大力发展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 | 2 | 加快建设现代化高水平技术交易市场。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金融监管局 |
3 | 加强技术经理(经纪)人队伍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科协 | |
三、引导规范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 | 4 | 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专业化评估机构等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作用,促进市场评价活动规范发展。制定科技成果评价通用准则,确定具体领域的评价规范及要求。加强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机构相关管理和服务。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市场监管局,市科协 |
四、充分发挥金融投资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作用 | 5 |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与金融机构、投资公司的联动机制,引导相关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对科技成果潜在经济价值、市场估值、发展前景等进行商业化评价。加快完善北京科技创新基金体系,推动中国技术交易所与北京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的对接,探索互信机制。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金融监管局 |
6 | 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支持力度,促进知识产权融资交易。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金融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 | |
五、持续推进科研管理改革试点。 | 7 | 创新出题机制和项目组织方式,深化实施“揭榜挂帅”工作机制,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用好“包干制”等政策。探索建立重大成果研发过程回溯和阶段性评估机制,合理评价成果研发过程性贡献。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
8 | 深入推进科研管理改革试点,加快建立科技计划成果后评估制度。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财政局 | |
六、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机制。 | 9 | 选取基础研究成果试点单位,突出科学价值评价,兼顾技术价值,统筹其它价值。基础研究成果推行代表作制度,以同行评议为主,主要评价是否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出原创理论与方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科协 |
10 | 选取应用研究成果试点单位,以专业评价为主,侧重评价成果的技术价值,兼顾科学价值,统筹其它价值,主要评价是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系统解决方案。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教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市园林绿化局,市知识产权局,市科协 | |
11 | 选取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成果试点单位,以用户评价、市场检验和第三方评价为主,侧重评价成果的经济价值,兼顾社会价值,统筹其它价值。 | ||
12 | 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加强科技成果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建立集成多元化评价工具和评价机构的科技成果评价信息服务平台。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协 | |
13 | 引导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流程。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知识产权局 | |
七、加强科技成果评价结果运用。 | 14 | 聚焦“三城一区”、城市副中心、新首钢等重点区域,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示范工程,在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实施中运用评价结果。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区人民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15 | 持续优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完善奖励提名制。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 |
16 | 培育高水平社会力量科技奖励品牌。严肃查处科技成果奖励中的科研失信、学术不端等行为。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协 | |
八、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激励和免责机制。 | 17 | 加强对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国有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考评引导,细化完善有利于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评估政策。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 |
18 |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有关资产评估管理机制,明确国有无形资产管理的边界和红线。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 | |
19 |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建立成果评价与转化行为负面清单,完善尽职免责规范和细则,推动成果转化相关人员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履职尽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 |
政策解读